网站首页 动态 正文
近日,中国人民大学法律(非法学)硕士专业学位复试中,22名考生违反考前自己签订的《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诚信复试承诺书》:考试尚未结束,提前结束考试的考生便在群里和其他考生及群友分享考试经验、透露复试内容,经调查核实,情况属实。“取消该22名考生一志愿复试相应科目考试成绩,给予计零分的处理。”
此举引发网友热议,有网友说,对违规考生应该处理,但这个“板子莫打错了地方?”
该网友说,复试尚未结束,“复试早的同学在群内分享了自己的复试题目”,导致题目扩散。此事件的发生的原因,显然出在考试的组织者的身上。
所有人员,包括考官和考生的手机都收归统一保管。面试过的考生和还没有面试的考生是不见面的。这样直到整个考试结束。而这里,已经面试和还没有面试的考生都还有手机,并且还能发帖。这是在考试吗?这样的考试是怎么组织的?因此,这是学校考试组织的不严密导致的,板子全打在学生身上是不公平的。
很显然,这名网友的感慨是基于现场复试的前提下的,但是,现在的研究生复试很多学校采取的是网络远程复试形式,这一次,人大法学院也是如此。所以,对考生的组织,就没有了“收手机一说”,考生更是分布在四面八方,是“各自为政”的,学校也是无法对考生进行“严密”组织的。
其实,即便是现场复试,有考生人数较多的学校和专业,有时一上午(或下午)甚至一天也是难以完成的,这就需要安排日程、分批进行,当然也就有早晚,有了场内场外、上场下场,提前考的考生一样有机会将考试内容泄露给未复试考生或他人……
所以,作为考试单位,组织一定要严密,但是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”,防范总是滞后的,如果“人心思泄”,总会找到“漏洞”,寻机欲乘的。
因此,除了考试组织要严密,除了对考生和相关人员加强监管,对违犯者进行处罚——严重的处罚,以儆效尤,是很有必要的。
而在这场“复试泄露事件”中,22人竟然是“法律(非法学)硕士专业”考生,这实在颇具讽刺意味。
不要说研究生复试,从小学开始,每次考试都要进行遵守考试规则、遵守考试纪律等诚信教育。像中考、高考、研究生考试、教师资格证等证书类考试,都是国家性考试,都是有严格规定和纪律、写入了法律了的,这是每个普通考生都应具备的常识,而作为报考法律硕士这样高等法律人才者,如此做法,如果是无意而为,则是在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的确不合格,反之,如果是“明知故犯”则不仅应当判0分,说明他们根本不具备从事“法律业”的素质,应该从此开除他们的“法律业籍"。因此,无论如何,现在复试给他们判0分,非常应该。
本文来源:http://www.bbscode.com/dongtai/11812.html猜你喜欢
- 2022-05-08 二本生扎堆考研, 却总容易在复试“栽跟头”, 这些还得多加注意
- 2022-04-14 复试之后:快速出击,备战调剂
- 2022-04-14 研究生复试中, 拥有这4个优势上岸相对更容易, 学生要提早知道
- 2022-03-17 公务员面试对答如流却被判低分, 考生无法理解, 考官给出真实原因
- 2022-03-15 上师大取消数十名研究生录取, 复试后诸多“大坑”, 考生尽量避开
- 2022-02-22 “这道题哪错了? ”3600÷9=400被判错, 家长质疑后反被打脸
- 2022-01-05 他曾被判定活不过3岁,今年上小学了
- 2021-12-18 亲生父亲趁儿子高考卖房独吞房款, 再婚给现任买房, 被判返还101万!
- 2021-11-22 今年研招复试要更加突出立德树人导向
- 2021-11-18 专家支招研究生招考复试和调剂那些事儿